Search

《當代財經大師的選股邏輯課:5招頂尖投資機構不外傳的關鍵選股技術》(分享抽新書3本)
  • Share this:

《當代財經大師的選股邏輯課:5招頂尖投資機構不外傳的關鍵選股技術》(分享抽新書3本)

安納金推薦序:「透過個案深入剖析,一窺機構法人決策的堂奧」

在我過去二十多年的投資生涯當中,曾代表公司與國際上最知名的幾家大型投資機構商討往來合作事宜,而其中進行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對方的投資流程,可定義為「質化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的核心,唯有理解對方的投資流程是否符合我方的需求,才能夠確認我們能夠從事哪方面的合作?該著重在哪些環節當中合作?

在當今資訊透明、網路發達的時代,市場中多數的投資人普遍都可以查詢到各家投資機構的公開產品績效,但也僅限於公募型的共同基金,然而對於沒有揭露公開資訊的私募基金(僅對客戶提供),或者全權委託操作(這一塊的市場甚至大過了共同基金,尤其各國政府退休金的委外操作規模遠大過了絕大多數共同基金),一般投資人並無從得知其績效好壞。

無可置疑,對於許多頂尖的投資機構來說,決定最終的投資競爭優勢,幾乎建立在他們投資流程的嚴謹程度,也就是說,先有團隊才會有績效,而且必須是有紀律的團隊才能夠產生穩定的績效。再則大型投機績效鮮少公開他們的投資流程細節,一般投資大眾僅能從少數公開的資訊(如共同基金績效)來做判斷。因此,只看到結果而沒看到過程,常常會導致「原本以為他們過去績效很好,應該會繼續好,結果並不然」的歸因效果。

我相當認同此書作者所說:「法人機構內的操盤手很少只看單一指標、單一面向就做出買賣決策,而是要面面俱到,收集各種重要資訊如公司的IPO、增資或減增、分割或併購等,學習法人的選股方法將有助於克服投資惰性,打好基本功。」每一家績效卓著的投資機構,必定能夠提供鉅細靡遺的投資流程,以及對於每一項投資相關判斷的內部規範(簡稱內規),愈是沒有規範的公司,踩地雷的風險或者因為人為疏失而導致績效意外減損的機會就會大增。

過去坊間較少有探討機構法人操作的相關書籍可供一般投資人參考,而本書選擇以完整的實際案例,來進行深度剖析機構法人對於各項細節的做法,難能可貴!儘管單一個案研究範例的代表性略顯不足,然而對於理解質化分析方法來說,唯有透過個案研究才能夠得到明確而具體的細節資訊,這也使得此書有別於一般坊間書籍。相信有助於欲了解更多機構法人投資流程,或尋求績效穩定的讀者來說,此書將是不錯的選擇!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 2021/3/6(六)晚上20:20之前在粉絲頁上對此貼文按讚、分享者,將抽出3位獲各獲得新書一本!

#當代財經大師的選股邏輯課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